台儿庄清真古寺:一座镌刻抗战记忆的历史丰碑
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台儿庄清真古寺不仅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,更是1938年那场惨烈战役后保存最为完好的战争遗址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老建筑群,以其斑驳的弹痕和沧桑的古柏,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历史。
在首都历史博物馆的展柜里,一块布满94个弹孔的青砖格外引人注目。这块形如蜂窝的文物,是1988年从清真寺南墙精心切割后运抵北京的。如今,寺内那面饱经战火的南墙依然巍然矗立,密密麻麻的弹痕清晰可见。这面伤痕累累的墙体不仅支撑着古老的建筑,更承载着台儿庄战役前沿指挥所的历史记忆。
展开剩余57%2008年4月8日,在台儿庄大捷70周年之际,我们踏访了这座英雄古城。穿过复建的中正门(为1985年拍摄《血战台儿庄》电影时重建),眼前豁然出现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清真寺建筑群。飞檐翘角的醒梦楼、蜿蜒的碎石小径、厚重的青砖围墙,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庄严肃穆。寺内两株参天古柏尤为震撼,树干上遍布着大小不一的弹孔,有些弹头至今仍嵌在树身之中。西侧讲堂的墙面弹痕最为密集,这里曾是第31师186团的指挥部所在,每一处弹孔都记录着当年惨烈的拉锯战。
据李宗仁将军遗孀胡友松女士回忆,1938年3月24日,日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猛攻中正门。186团官兵浴血奋战四昼夜,最终全营壮烈殉国。这座战略要地七易其手,历经15次拉锯争夺。诗人臧克家笔下\"红血洗过的战场\",正是对这段历史最真切的写照。如今古城内53处战争遗址构成完整的纪念体系,其中清真寺弹孔墙、中正门遗址等,都成为后人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。
漫步在更名为\"和平路\"的古城大道上,护城河水依旧静静流淌。这座用鲜血铸就的抗战名城,正以其独特的方式,将民族的苦难与荣光永远铭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天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